再见!水银温度计
据国家药监局部门官方网站透露,根据原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委2017年发布的第38号公告(以下简称38号公告),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自2017年8月16日起对我国生效,其中明确“自2026年1月1日起,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。”为贯彻落实《汞公约》和38号公告,通知明确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,全面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。
《通知》表示,已经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,原注册证在证书有效期内继续有效;注册证有效期届满能申请延续注册,但限定其注册证有效期不允许超出2025年12月31日。此外,已经按照医疗器械受理的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产品,继续按照医疗器械进行审评审批,准予注册的,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,限定其注册证书有效期不允许超出2025年12月31日。
此前,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决定,批准2013年10月1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在熊本签署的《关于汞的水俣公约》,根据《水俣公约》,自2020年起,各缔约国禁止生产及进出口含汞产品。
水银体温计已经诞生200多年,它使用起来更便捷,测量准确,应用广泛。虽然从2005年起,欧盟委员会就要求水银温度计在市场上消失。但是真实的情况是多数医院、社区仍然在使用水银体温计。目前,在中国的医院和家庭市场中,分布着5000万支水银体温计,医院约有3500万支。
资料显示,汞俗称水银,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,大量应用于各种产品和工艺中。汞及其化合物的产生、使用和排放会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,严重时引起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神经、免疫、生殖系统的机能紊乱,尤其对胎儿和孕妇有较大影响。
体温计又称“医用温度计”,它可以记录该温度计所曾测定的最高温度。体温计可分为玻璃体温计、电子式体温计、多功能红外体温计。据企查查数据,2015年全国成立体温计相关企业2039家,2016-2018年全国成立体温计相关公司数均在1000家左右,2019年较少仅840家。2020年受疫情影响,体温计需求激增,体温计相关企业成立1180家。
据企查查数据,全国在业/存续体温计相关企业1.37万家,其中,广东、山东、河北、北京、河南超1000家,广东在业/存续体温计相关企业最多达3691家,山东位居第二,在业/存续体温计相关企业1821家,河北、北京、河南位列第3-5名,公司数分别为1449家、1181家、1038家。相比之下,西部地区在业/存续体温计相关公司数较少。
数据显示,2014年我国电子体温计市场规模超过10亿元。近年来,电子体温计市场保持稳步发展,2019年市场规模突破20亿元,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26亿元。
由于较大的利润空间、较低的技术壁垒,电子体温计制造业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。近年来,电子体温计市场投资规模保持增长。2020年,受体温计需求扩大等因素利好,电子体温计市场投资规模或接近5亿元。
红外测温仪与水银温度计、电子温度计相对比优势更明显,一是红外测温仪不含汞,二是测温更精准、快速。同时,红外测温仪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,非接触式的测量更安全。此外,红外测温仪除了手持的耳温枪、额温枪等,还包括全自动的快速筛检设备,适合在多人的公共场所进行测温筛查。
虽然红外测温仪优势凸显,但相较于电子温度计而言单价较高,在考虑价格因素上部分消费者会选择电子温度计,因此红外测温仪市场仍有大量需求待释放。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,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刺激大量需求,红外测温仪迎来发展机遇。
手持红外测温仪由于方便、快捷、可无接触测量等优点,逐渐替代传统的水银体温计和电子体温计,成为不少家庭、医院机构等使用的测温仪器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5-2019年间,我国手持红外测温仪产量稳步提升,2019年产量达到30万台。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,市场需求得到超常释放,产量将显著提升,预计可达到65万台。
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更多的是在车站、机场、会展中心等大型场合使用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19年全自动红外测温仪产量将近3万台。2020年,由于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影响,需求增加,产量预计将达到6万台。
无论如何,含汞医疗产品应提早面对消亡的命运,中国的无汞医疗时代正在来临。业内人士分析,这将给国内的医疗器械公司能够带来巨大机会。今后,水银体温计将逐渐在中国医疗市场上消失,在这些“小物体生命”的消失背后,将是数十亿元的电子替代品的生存空间。